為什么服用酵素產品期間要多喝水?
發布時間:2018-04-12 發布者:{$news[issue]}
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喝水,但必須承認,我們對水的認識依然表現得很無知?!胺媒退禺a品要多喝水”,很多人對這一要求并沒有深入理解,只當作“老生常談”而不屑一顧,說明水盲比文盲多,因此有必要把“喝水問題”講明白。多喝水而且要喝“好水”,它不僅能幫助酵素發揮全部功效,同時能夠調節身體的所有機能。酵素之所以有那么多的“好”,都是在水的幫助下實現的,如果沒有水的幫助,你服的酵素產品,將沒有任何價值。
首先,水是酵素最重要的賦活劑。水是影響酵素活性最重要的因子,不僅是酵素本身,包括酵素的協同因子——輔酵素,即已知的各種酵素賦活劑,如B族維生素、礦物微量元素等,它們激活酵素的功能都是在水中溶載中完成的。換言之,酵素與輔酵素的相互綁定后的催化活性,是由水作為建筑結構黏合劑實現的。就連細胞的建筑結構也離不開水的黏合劑的作用。人體內臟與器官中含水量達75%以上,大腦組織的85%是水,細胞浸泡在體液這些富含營養的水中,如果缺了水,酵素原在體內就無法被激活而與轉化為活性酵素,沒有了酵素,人體內各種生化反應將無法進行,所有的生理活動將會全部停止,這意味著什么?當然是死亡。此外,水對身體的加熱系統(產生電能)和冷卻系統(排汗)至關重要。水是有帶熱帶電的能力,并調節體溫,37℃體溫最有利于酵素活化,以及“最適PH值”維持,與人體溫度相接近的溫度才能使休眠狀態的酶活性增強,這種帶電帶熱的水才能促使胃酸分泌到食物上,胃蛋白酶原才能被激活,食物才能被分解成均勻的微粒狀流體進入的腸道,步入消化系統過程的下一個階段。
其次,水解作用。“水解作用”指的是身體內的化合物與水發生反應,分解為兩種或幾種物質。國際酶學委員會命名的六類蛋白質酵素其中之一的水解酵素類,就是水與酵素直接發生水解反應而起作用的。如蛋白酵素水解轉化為氨基酸,大量的脂肪顆粒(甘油三酯)水解為更小的脂肪酸和甘油等。水是一種營養物質,如果人的生理機能因缺少水分,無法正常而充分的“自由水滲透”,那么,水解作用就不可能發生,就會喪失機體中至關重要的水解功能,由此而導致所有的營養物質無法被機體吸收利用。水解作用體現在生理功能方面是水的新陳代謝,身體在吸收食物(包括營養物質和酵素)之前,水自身先需要進行分解—發生水解反應,所以我們的在服酵素產品時必須多補充水分,有利于其水解反應。酵素片劑、粉劑用水送服自不必言,包括酵素原液加水稀釋,絕不只是為了改善口感,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水解反應以便使有效成分從口腔黏膜—食道黏膜—胃腸黏膜快速吸收,盡快送達機體急需至部位。
第三、水的運輸作用。水可以運輸身體內部所有的物質,當水到達一個細胞時,它可以為細胞輸送氧氣,并且把細胞產生的廢氣交由肺去處理。酵素進入人體后,要根據水的流動進行監測、判別和輸送,人體有一個完美的、機制非常嚴密的儲水系統,首先要確保足夠的水及其容載的酵素、營養素到達比較重要的器官中和“干旱”部位,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占超過自己已分配比例的水,同時,機體需要采用一種“水配比”的辦法,按照大腦的指令不斷調整配額,監控每個器官在制造和分泌各種物質以及外源酵素營養素的協同,然后把這些物質投放到“流動的水”中。外源酵素和它所包含的營養素、益生菌及其代謝物,也同時在“流動的水”中到達最需要的器官和部位。水協同這些物質一旦到達“干旱”地區,就能恢復其重要的、缺失的物理運動和化學反應。水的運輸作用極為重要,只有頻頻飲水,才能保證水的正常流動完成其運輸功能。美國魏茨曼醫學院的卡特澤教授在他的一篇論文中寫道:“蛋白質和酵素這兩種物質,在低粘稠度的溶劑里效率更高。只有周圍的水分充足,它們才能高速擴散和運轉。如果溶劑因細胞缺水而產生粘稠度,那么蛋白質和酵素在細胞內部的運轉就會迅速降低。我們可以打個比方:試想在一個滿是孩子的游泳池里,即便你是一個高水平的運動員,你還能夠暢游其間嗎?——顯然不能。同樣的邏輯也可用于細胞內部的酵素上面——只有在細胞的‘海洋’里暢游,酵素才能夠與其他化學物質相互作用,產生理想的結果”。
第四、水可以產生能量。盡管食物通常被認為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,實際上人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—食物的能量只有在酵素水解作用下,從水分最初產生“電能特性”轉換而來。美國的F·巴特曼醫學博士在《水這樣喝可以治病》一書中說:“由于細胞外部和內部水分比例存在差異,水才能正常的以滲透流的方式進入細胞”,“細胞膜中數萬個產生電壓的輸送單位,它們如同水電站堤壩周圍產生的漩渦,流經細胞膜的水流經交叉而形成旋轉效應,水流的沖擊將會產生水電能,像鈉元素和鉀元素這些成分,也會在此過程中實現交換,發生化學反應?!薄暗z憾的是,到現在為止,我們一直認為三磷酸腺苷(ATP)產生的所有能量都來自食物,而水作為身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,始終沒有得到關注?!卑吞芈纳鲜隼碚?,被學界廣泛承認。實際上飲水刺激交感神經,產生并釋放能量的一個過程,只有喝下足夠的水之后,細胞膜周圍很快能夠產生水電能量,包括我們吃進的食物產生的能量都是由水分最初發生“電能特性”轉換而來的。在細胞膜附近產生的電能也會迫使周圍的蛋白質(當然也包含酵素)彼此結合,產生相應的化學反應,從而實現其應有的生理功能。
第五、水具有管理功能。在我們身體內只有水是可以自由流動的,水作身體內可溶性物質(包括氧氣)的一種溶劑,它參與所有固形營養在人體內代謝的全過程,其中包括水所攜帶的固體物質—即溶質的運動狀態,因此,水具有調節并管理身體所有機能的作用,包括溶解和循環功能。醫學領域一直認為人體的溶質是調節和管理所有機能的物質,而溶劑—水對于人體的生理機能沒有調節作用,這是一種錯誤的結論。這一錯誤結論導致對溶質—主要是藥物的依賴性增強,同時忽視水在藥物治療中的作用。實際上,水是平衡身體能量、酸堿度和體液滲透的“中央處理器”,身體沒水或缺水,一切溶質都不會有任何功能價值,包括藥物,也包括酵素產品在內。
第六、缺水信號的滯后性導致不能及時補水,從而引發嚴重的代謝紊亂。水是最快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促進新陳代謝物質,然而身體缺水信號的滯后性卻鮮為人知,使人們常常感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。水也是最快驅動使細胞產生能量的元素,感到困乏、體力下降是身體脫水的初期征兆,當體內水分減少5%時,人的皮膚就會起皺,口腔干燥;當失去體內水分10%,就會發生嚴重的代謝紊亂,出現煩躁不安、眼球內陷、體溫升高、脈搏加快或血壓下降。身體缺水不僅會出現口渴的信號,還會發出類似疾病的信號,此時只要補水就能夠解決問題。但人們往往真的認為“有病了”,甚至用化學物去對付這些缺水信號。但吃藥之后而不補水,體內無法正常的進行氧化還原、分解合成等生化反應,所有生病的條件都具備了,人真的就病倒了。譬如,當口干、口渴信號發出之前,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已經變得緩慢,排尿量明顯減少,所產生的尿素氮、肌酐等廢物不能及時排除,影響到腎臟、肝臟的正常功能。同時致使腸道食物殘渣含水量減少,腸道蠕動速度減緩,大腸不得不加強吸收擠壓作用,使固體殘渣中的最后一點水分被擠出,便秘由此而形成。實際上便秘也是缺水癥的并發癥。人體以一系列獨特的方式來顯示對水的需要,比如,哮喘癥和過敏癥,各種慢性疼痛,胃灼熱、消化不良、關節痛、背痛、偏頭痛、腿痛、心絞痛、高血壓、膽固醇造成的動脈血管阻塞以及糖尿病等,都可能與身體脫水有關。因此,口干、口渴了才去喝水,就如同遭到了感染的病人到了生命晚期才設法去獲得抗生素一樣。
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超乎想象,服用酵素補劑期間一定要多喝水,而且要遵循“少量多次、及時補充、頻頻慢飲”的原則,要養成不渴也要常喝水的習慣,保證每天2500~3000毫升的飲水總量(含食物中水分,約占總量的30%~40%),以便使酵素補充劑在水的溶載作用下,促進身體新陳代謝,強化排毒動力。不論是腸道排毒,疏解通便,排尿,排汗,呼吸等需要頻頻飲水,從而保持體內正常的水配比,使酵素的保健功能全然發揮。
摘自《酵素養生智慧》